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守护新市民金融健康 培育普惠金融“第二曲线”!

守护新市民金融健康 培育普惠金融“第二曲线”

时间:2025-07-07 07:10:46 来源:青史留芳网 作者:娱乐 阅读:370次

作为实践层面还略显青涩的第二曲线概念,金融健康在监管层的守护讨论中已有颇为重要的定位,即普惠金融发展的新市高级形态。为推进普惠金融更高质量发展,民金需要从过去关注“有没有”上升到当前的融健融“好不好”,直至未来的康培“强不强”,一个理想目标就是育普促使普惠群体达到并保持一种金融健康的状态。

在一众普惠群体中,惠金新市民因其规模和未来发展潜力,第二曲线被市场视为普惠金融服务增长的守护“第二曲线”。因此,新市守护新市民金融健康,民金对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融健融

按照今年3月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康培《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界定,新市民包括进城务工人员、育普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规模大约3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占全部新市民七成左右。

诸多实证研究、调查都揭示了这一群体所面临的突出风险敞口问题,一场大病就可能使其陷入金融不健康状态。“去医院看病”“去医院住院”和“慢性病”成为发生概率最高的三种风险。面对“显而易见”的风险及其后果,除了举债,尤其是向亲戚朋友举债,新市民们并没有更多“显而易见”的避险措施。

过去普惠金融发展聚焦“有没有”,实际上也是在“显而易见”的层面上增强原本被排斥的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性。世界银行发布的2021年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受访者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参与率从2017年的22%增加到2021年的39%,首次超过向亲戚朋友借贷的比例,这反映出我国近年来在提升正规信贷可得性上取得的积极进展。事实上,新市民进入城市经济生态体系,那套在传统乡村社会中依靠社交网络、家庭互助来实现风险缓冲的范式作用也会进一步弱化。

要持续维持金融健康状态,最根本的仍需增强内生抵御风险能力。一方面,新市民本身需要对未来风险有所预判和准备,储备资金、购买保险等,有效地配置可获得、可支配的资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监管机构需要为新市民创造条件。当前各方持续推进的金融素养培训、金融启蒙就是其中应有之义,接下来如何丰富“达到和保持金融健康”体系下的金融服务供给才是最关键的。如此,方能切实培育好普惠金融“第二曲线”。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作为玩家,我只想把暴雪告上法庭
  • 个人养老金基金最新“成绩单”:规模超20亿元,97%飘红
  • “陶然小哥”参与街道基层治理
  • 严禁任何形式的“住家家教”推介行为
  • 河南安阳火灾初步判定为违规作业引发事故
  • 百胜中国回购约1.62万股美股
  • 华通转债或成兔年首只强赎可转债,机构持仓均来自公募基金,仍有多只转债触发条款未执行
  • “严打击”下,上海马路上仍时不时出现建筑垃圾:偷倒为何难治?
推荐内容
  • 快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涨超0.5%至7.1371
  • 瑞银盘前跌2% Q4投行税前营业利润同比降84%
  • 期货早盘有色金属整体高开 沪锡涨超5%
  • 小米MIUI 14最新升级计划出炉:小米11、Redmi K40等25款机型在列
  • 中字头概念股持续飙升,中铝国际涨34%,中国中冶涨18%
  • ETF“吸金” 部分“腰部”基金公司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