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百位全球知名机构看好投资中国新机遇,2022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开幕!

百位全球知名机构看好投资中国新机遇,2022年上交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开幕

时间:2025-07-06 23:52:59 来源:青史留芳网 作者:时尚 阅读:793次

炒股就看,百位权威,全球专业,知名中国资及时,机构际投全面,看好开幕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投资

11月9日,新机2022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在沪开幕,遇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上交所国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吴清以视频方式致辞,百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现场致辞。全球本届大会以“开放、知名中国资创新与可持续”为主题,机构际投汇聚近百位来自全球知名投资机构的看好开幕重磅嘉宾,与逾千位国际投资者分享投资中国市场经验、投资传递长期看好中国理念。

作为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标志性品牌活动,三年来上交所充分发挥国际投资者大会投资促进、开放合作、路演推介和成果展现的平台枢纽功能,为国际投资者近距离感受中国经济发展、挖掘A股市场投资价值提供了有效渠道。今年是上交所连续第四年举办国际投资者大会,为期6天的会议中,27场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将围绕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和上交所市场全方位发展四大专题依次开启。大会配套活动——国际投资者走进沪市公司也将同步启动,超70场国际投资者调研活动在大会期间密集展开。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际投资者分享中国成长提供更多机遇。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资本市场展示较好韧性与活力,双向开放举措渐次落地。随着跨境投资制度日趋成熟、渠道不断拓展,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便利性显著提高,成交规模稳步增长。会上,中国长期发展潜力得到国际资金认可,北美、欧洲和亚太等地多家顶级外资机构纷纷发声,认为中国资产能为境外长期资金带来成长性、分散性和超额收益,中国近年来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鼓励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本土市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将为国际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上交所市场蓬勃发展,为国际投资者带来广阔投资空间。近年来,上交所持续优化科创板上市标准、交易机制等制度规则,稳步推进债券、ETF、期权等产品创新,优化REITs规则与产品运作机制,加快打造数字智能型交易所,推动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日渐丰富的投资工具和具有长期潜力的投资机会。本届大会为期一天的交易所主题环节,将为国际投资者呈现上交所股债基衍市场活力和创新发展,吸引国际投资者增配上交所市场。

上市公司保持韧性活力,展现A股全球资产配置价值。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沪市公司持续保持韧性活力,主板公司业绩稳健,科创板继续交出亮眼答卷,展现A股全球资产配置价值。今年以来上交所已组织国际投资者走进超50家公司,为近600位机构代表调研提供便利服务。本次大会的走进公司活动,是上交所历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全球各地的国际投资者,将与来自传统和新兴行业的70家沪市主板、科创板公司高管对话,通过将更多的沪市公司纳入国际投资者视野,将推动国际投资者扩大对沪市公司的投研覆盖,也将有助于公司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吸引长线资金。

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仅不会关闭,而且将越开越大。近年来上交所在证监会领导下,主动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丰富跨境资产配置工具箱,优化完善国际投资者服务机制,不断推进市场制度型开放。下一步,上交所将继续用好国际投资者大会这一平台,与全球机构投资者广泛沟通、传递信息,推动国际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更积极地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积极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服务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工信部最新发声!38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A股上市 第四批企业名单即将发布
  • 小心侵权!暴力熊的财富密码:白胚低至5元,手工坊翻倍溢价圈粉
  • 警方介入调查80万存银行29天无法提现
  • 因披露虚假的2020年年度审计报告及相关专项说明等 ST乐美及相关人员合计被罚250万元
  • 新能源车股普跌 理想汽车跌近4%
  • 美的集团发布适老化家居新品牌“美颐享 ”
  • 挖矿?挖坑!重拳整治!
  • 企业难以界定是否可享15%税收优惠?前海出台服务指引
推荐内容
  • 千亿白马合盛硅业原总经理被审查起诉  涉嫌职务侵占被审查起诉
  • 盘前:4月零售额将公布 纳指期货涨2.0%
  • 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通州建成5G基站2200余个
  • 5月17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 合盛硅业原总经理被审查起诉,公司表示尽最大努力追回损失,年内股价跌幅超25%
  • 评论:坚持“房住不炒” 房产政策放宽应既积极又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