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涉房贷款大盘点:上半年不良攀升,但季度不良生成高点已经过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 上海报道
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集中放榜期,银行多家银行的涉房房地产贷款数据出炉。涉房贷款比重下降、贷款大盘点上但季度不点已房企和个人住房贷款不良双升,半年不良成为银行业的攀升一个普遍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上市国有大行、良生股份制银行的成高半年报梳理发现,15家银行中,经过有13家银行的银行房企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较去年末下降,全部15家银行的涉房个人住房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较去年末下降。
不良率方面,贷款大盘点上但季度不点已13家银行的半年不良对公房企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攀升,仅和不良率下降。攀升公布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的良生10家银行中,有8家这项数据攀升,成高农行持平,招行微降。
银行涉房贷款占比多有下降
从绝对数字来看,国有六大行中,的房地产业贷款数额最高,达到8429亿元,其次是、、、,最低,为1778亿元。
从房企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的角度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家的比重较上年末降低,分别降了24个基点、14个基点、36个基点和4个基点。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这项比重则较上年末有所增加。其中,交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比较低,因此房企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两项加起来仍远低于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监管红线。
从房企不良贷款的绝对数额来看,六大行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最高,不良贷款余额417亿元。
从地产贷款不良率来看,六大行6月末不良率均较上年末上升,数值上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其中,中行和工行的房企不良率分别是5.67%和5.47%,较上一年分别攀升了0.62和0.68个百分点。此外,建行、农行、交行、邮储分别上升了1.13、0.58、0.65和0.99个百分点。
股份制银行中,招行的房地产业贷款总量最高,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和。房企贷款在全行贷款规模占比这一项,最高,超过12%,其次是为9.2%,排在第三的是民生银行,为8.54%。9家加入对比的上市股份行,房企贷款占全行贷款比重均较上年末有所降低。
从不良表现来看,股份制银行的房企贷款不良率的中位数低于国有大行,较高的有(3.83%)、民生银行(2.99%)、中信银行(2.89%)、(2.82%)、(2.56%),平安银行和浙商银行低于1%。
注:文章引用的平安银行相关数据,是其半年报中披露的“房屋按揭及持证抵押贷款”项下的“住房按揭贷款”。
视线转向个人住房贷款。
从个人住房贷款的绝对数额来看,国有六大行远高于股份制银行,是居民房贷的主要来源。其中,建行个人房贷规模最大,为6.5万亿元,其次是工行和农行。
在涉房贷款集中度要求下,以及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缩小了个人住房贷款在全行贷款中的比重。比如,建行从去年末的33.96%下降到今年6月末的31.78%;而股份制银行中房贷发放最多的招行,从去年末的24.68%下降到今年6月末的23.4%。
通常来说,个人住房贷款是银行业资产质量最为稳健的贷款,而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不达预期的情况下,出现了不良的反弹。公布上半年住房贷款不良率的10家银行中,有8家出现不良反弹,但均低于0.6%,仍在低位。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高于0.5%。
农业银行此项不良率与上一年持平,为0.36%;招行的不良率从去年末的0.28%降到今年6月末的0.27%,是15家银行中唯一一家这项不良率下降的银行。住房贷款不良率最低的是平安银行,截至6月末为0.18%。
4家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超标
如果以2020年末出台的针对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两道红线”指标来对照,记者统计后发现:
一是国有六大行中,截至上半年末,仅有邮储银行个人房贷占比为33.19%,超过了32.5%的监管红线,但邮储银行这项占比已经比去年有所降低。而去年末建行的个人房贷占比是33.96%,邮储银行是35.02%,均超过了32.5%的监管红线。建行和邮储银行的个人房贷占比半年以来各下降了218个基点和183个基点。
二是六家大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均在监管要求的上限之下。
三是统计的8家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上年末的个人房贷占比超过20%的监管红线,分别为23.4%、23.17%和22.39%。但三家银行这一项指标已经较上年末分别下降了128个基点、215个基点和63个基点。
四是在房地产贷款这一项,招行、兴业、中信仍有所超标。招行高出27.5%的监管红线2.6个百分点,兴业高出2.65个百分点,中信高出1.19个百分点。不过总体来说已经与监管要求越来越接近。
招行房地产政策五点变化
在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会上,保交楼、房地产贷款等话题成为当仁不让的热点。
建行首席风险官程远国表示,去年以来,由于疫情反复和经济运行“三重压力”的影响,房地产行业运营承压,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2%,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8.9%,部分房企风险暴露,建设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受此影响,不良率有所上升。6月末,建设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7628亿元,不良率2.98%,较上年末上升1.13个百分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6.48万亿元,不良率0.25%,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程远国称:“总体风险可控,依然在可比同业中保持最优水平,并且拨备充足。”他认为,6月份房地产市场形势出现了边际好转,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工施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等指标环比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近期,人民银行进一步将五年期以上的LPR大幅下调15个基点,多部委出台措施,通过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的方式,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的建设交付,地方政府也出台一些救市措施,相信这些措施的出台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恢复市场信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建行另外公布,在今年的停贷风波中,从截至7月底的情况来看,全行涉及停贷断供舆情的个人按揭逾期贷款金额是11.42亿元,占全行全部按揭贷款余额的0.018%,不良余额5亿元,占全行全部按揭贷款余额的0.0077%。
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上半年全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生成额为74亿元,其中一季度为47亿元,二季度为27亿元。可以看到季度不良生成趋势放缓,目前来看,三季度也延续了这样的趋势。
“我个人判断年内季度生成的高点已经过去了,后续整个行业风险会趋于平稳。”朱江涛称,招行接下来的房地产策略会有几点变化:一是客户名单制;二是区域更聚焦,一二线城市占比达到85%左右;三是优化业务结构;四是提高风险抵补能力,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拨备比例接近对公贷款整体拨备比例的两倍,拨备覆盖率也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五是房地产项目货值对应融资覆盖倍数在1.5倍以上的比例超过70%,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监管以及项目贷款封闭管理的要求。
工行副行长王景武在回答记者关于房地产的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个别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暴露,个别楼盘的开发项目出现延期交付的情况。对此,工行迅速进行排查,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监管要求,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相关金融服务,促进风险化解。截至6月末,停工项目涉及工行的按揭不良贷款余额为6.37亿元,占全行按揭贷款余额的0.01%,风险可控。
农行副行长张旭光坦言,上半年房地产存量的对公贷款资产质量确实是受到一定的压力,到6月末农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是335亿元,较上年上升了53亿元,不良率是3.97%,较上一年上升了0.58个百分点,“这个主要是前期少数扩张比较快,负债水平高的大型民企的风险持续暴露所致。当这个暴露到目前为止比较充分,而且农行总体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量在同业里也不是很大的。所以这个风险是可控的。”
信贷政策方面,张旭光表示农行还将加大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融资渠道的稳定畅通,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的合理的融资需求,“有效区分具体项目风险和企业集团风险,不搞一刀切,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 ·国家药监局、海关总署:增设石家庄航空口岸为药品进口口岸
- ·北汽集团回应与小米合作传闻:未听说过相关消息
- ·中石化首个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成立,三年后产能将达百万吨
- ·IPO对赌协议引纠纷!华金证券将某新三板公司告上法庭,曾担任其做市商
- ·上市审批提速、布局基因编辑……上海16条生物医药新政都有哪些“干货”?
- ·美疾控中心:美国暴发不明原因大肠杆菌疫情 已致4州84人感染
- ·亏损扩大、销售疲软,小鹏科技路线不灵了?
- ·辽宁省依法依规处置高风险农商行,净化全省金融生态环境
- ·COP27“加时”两天后落幕:发展中国家呼声终获重视,气候融资仍需跟进
- ·曾庆赟、张永强、张宇: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 ·蔚来独立调查结果出炉:灰熊报告相关指控均无事实依据
- ·美银证券:维持青岛啤酒股份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94.5港元
- ·夏粮收购进展总体顺利
- ·家长称孩子玩网游充值八千,米哈游:不能判定系未成年人操作
- ·新加坡7月工业产出同比增长0.6%,远低于预期
- ·以太坊合并,英伟达收入骤降,显卡挖矿时代正式落幕
- ·哪吒发布技术品牌浩智提高自研程度,连年亏损下能否承受巨额研发费用?
- ·央行:将部分外资银行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推动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 ·获农行并购融资支持,民企众安集团上半年拿地7宗
- ·小米集团-W三季度经调整净利约21.17亿元 环比增长1.7%
- ·“天然气版”OPEC要来了?俄罗斯伊朗联手,或将改变全球能源局势
- ·美国猴痘病例接近1.7万 专家却乐观预期:可能已经见顶
- ·高温热浪炙烤多国电网,虚拟电厂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 ·国家发改委:明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75元和165元
- ·国家外汇局:7月我国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391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