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超范围经营不罚!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时间:2025-07-05 21:56:36来源:青史留芳网 作者:焦点

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8月29日,北京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作出决定,超范修改《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围经温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营不营商修改后的罚让条例对9个条款进行了完善,多项改革成果固化为法规。环境其中,北京新增的超范一款尤为引人注目:市场主体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处罚;有关部门不得以企业登记的围经温度经营范围为由,限制其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或者其他政务服务事项。营不营商

北京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正在耐心接待企业代表。罚让和冠欣/摄

条例的环境修订,也是北京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营商环境改革要求。像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不予处罚的超范原则,在国务院去年下发的围经温度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中,就已经明确。北京市结合实际已将这一原则逐步贯穿到市场监管活动中,此次写入条例,上升为法律法规,具有了强制性,再次释放改善营商环境的诚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推动北京市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经营范围的划定,在很长时间内对于规范市场主体的从业行为,保障市场秩序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行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大量涌现,老问题与新问题交织。一张开展经营的通行证一旦成为束缚经营的条条框框,就偏离了经营范围登记的本意,进而影响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在不少人的意识里,还是把经营范围登记看做市场监管部门为企业开具的经营行为和经营能力证明,以经营范围作为限制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门槛,或者以经营范围作为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证明,或者以经营范围作为处罚的依据。比如前不久有的城市对餐馆“凉拌黄瓜”开出罚单,就是因为餐馆未取得冷食类食品经营资质。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表明按照国家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对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不予处罚,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民意基础。

法因时而变,因事而制。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北京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双重压力下,对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不予处罚,尤其具有为市场主体松绑、为市场经济赋能的意义。当然,这并不是应对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权宜之计,而是因为新时代对北京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一个个这样的现实举措,诠释与时俱进的立法理念,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具体表现,更彰显了制度的善意和诚意,让北京的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从只能在所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到除了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皆可从事,一句话的改变,关乎数以万计的人,将与北京市正在推行的“证照联办+一业一证”、施工许可告知承诺改革、政策集中兑现等政策一起发力,给市场主体打开无限空间,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