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央行“降息”,沪指重上3100点,近3500只个股收涨!

央行“降息”,沪指重上3100点,近3500只个股收涨

时间:2025-07-08 02:45:43 来源:青史留芳网 作者:娱乐 阅读:266次

来源: 证基风云 

当前大部分市场主体、降息中小企业因受到疫情以来的央行多轮不确定性事件冲击,对未来发展的重上只个涨信心依旧较弱。

对此,点近受访人士提出三点政策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筹集资金,股收给中小企业发钱;给中低收入群体发消费券;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降息加快建设更加成熟的央行资本市场。

5月20日,重上只个涨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点近涨幅均超1.5%,股收沪指成功攻克3100点。降息周期、央行消费板块大涨,重上只个涨房地产板块却跌逾1%,点近两市近3500只个股收涨,股收涨停股达109只。

政策消息层面,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2年5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值得注意的是,1年期LPR维持前值不变,此次5年期LPR相比上次4.6%下调了15个基点。

分析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此次调整意在促进企业中长期贷款与居民贷款,让实体经济重拾发展信心。预计4月是年内经济低点,二季度末经济将开始逐步走向新一轮复苏期。

房贷利率最低可至4.25%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向记者表示,此次5年期LPR利率下调,原因有三:

一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的结果,通过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促进贷款利率下行。根据央行数据,4 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所以这次LPR报价下降符合预期。

二是4月25日央行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5300亿元,每年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约65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也有助于LPR调降。

三是稳房地产市场。由于居民购房贷款期限一般在5年期以上,本次调降5年期LPR利率,无疑将降低居民购房贷款成本,提振购房贷款需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对于5年期LPR利率下调的影响,伍超明认为,一是打开房贷利率下行空间。5月15日央行将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LPR减20个基点,近期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将首套房贷利率调至4.4%,此次5年期LPR下调15基点,意味着未来房贷利率下限将进一步下调至4.25%。

二是有利于缓解信贷需求不足。由于房地产是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抵押品,房地产市场需求回落和房价增速放缓,将影响到抵押品价值的大小,进而影响宽信用效果。调降LPR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提振房地产市场本身相关信贷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稳定抵押品价值,提高宽信用效果。

打通实体“宽信心”环节

“此次5年期LPR下调15个基点也是自2019年LPR定价机制改革以来5年期LPR最大单次降幅,超出市场预期。”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此次LPR启动降息,在于降低企业与居民贷款利率,促进企业中长期贷款与居民贷款,让实体经济重拾发展信心。

5月开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虽然正在边际转弱,但大量市场主体、中小企业的信心仍未恢复。从经济先行指标,4月份的社融数据来看,同比大幅少增9468亿元,存量社融增速下降0.4个点至10.2%。同时,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已存在较长时间,即政策驱动相关科目强于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相关科目(代表市场主体没有融资发展信心);短期贷款强于长期贷款(代表需要短期生存经营资金,没有长期项目可投资)的特征。

张奥平认为,从宽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到宽信用(实体使用货币),中间隔着一层关键的“宽信心”。当前因信心不足,实体经济实现宽信用依旧存在着较大障碍。此次LPR降息的核心原因便是打通实体“宽信心”这关键一环。“不过伴随着宏观、微观、产业等政策密集落地,与集中发力进行逆周期调节,4月大概率将是年内经济的低点,二季度末经济将开始逐步走向新一轮复苏期”。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大部分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因受到疫情以来的多轮不确定性事件冲击,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依旧较弱。”对此,张奥平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发行特别国债筹集资金,给中小企业发钱;给中低收入群体发消费券;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加快建设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谢丹:将配合有关部门推动金融稳定法立法进程
  • 中天期货:玻璃跌势减缓低位寻底 甲醇加速下行关注需求
  • 叙利亚震后救援困难重重 近邻黎巴嫩倾力相助
  • 市值仅35亿全年预亏超200亿!川系房企蓝光发展2023会披星戴帽吗?
  • 这一国家级大会,首次在宜昌设分会场!
  • 专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不排除一部分企业债融资需求溢出至银行贷款
  • 2023年发展中国家外汇“地雷阵”俨然成型 投资者需万分小心
  • 透视险企2022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二):长生人寿等15家寿险公司综合退保率超5%
推荐内容
  • 遇难者升至38人!应急管理部部长赶赴现场
  • 习酒的新征程、新使命、新蓝图
  • 泓德基金迎来“股债双杀” 管理规模一年半陡降41%?
  • Twilio一度涨6% 宣布裁员17%
  • 亚朵圆梦纳斯达克  加盟商平均回本却要21年?
  • 光大期货【原油】:地震叠加减产引发供应收缩预期 油价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