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经济学家林采宜信用卡月账单仅11.4元 招商银行来问出啥事了!

经济学家林采宜信用卡月账单仅11.4元 招商银行来问出啥事了

时间:2025-07-08 00:24:29 来源:青史留芳网 作者:焦点 阅读:603次

原标题:15楼财经|经济学家信用卡月账单仅11.4元 银行来问出啥事了

居住在上海的经济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发布的一则微博引起网友热议。5月17日,学家行问林采宜在微博写道:“今天,林采私人银行部的宜信用卡月账元招客户经理从总行(深圳)给我打电话,问我‘最近两个月在信用卡用卡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不顺心的单仅事’,我知道这是商银事委婉的问法。估计她内心准是出啥以为我抛弃招行信用卡改用他行卡,即便是经济破产了、失业了也不至于一个月的学家行问账单只有11.4元。”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林采林采宜的宜信用卡月账元招微博账号已看不见这条微博。

11.4元是单仅购买线上音乐的消费

作为私行客户,林采宜为何月账单只有11.4元?商银事她本人在这条微博中进行了解释。因为疫情期间居家,出啥物流也不畅,经济日常的网购等支出自然减少了。这11.4元是她在腾讯音乐上的消费。

公开资料显示,林采宜是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经济与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是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她早年曾担任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后来转战证券行业,曾是证券和华安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8月从华安基金退休。

今年前四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4.2%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对于林采宜11.4元的信用卡月账单,一些较真的网友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说,疫情期间很多上海人的团购消费依然不少,团购一般是通过微信转账,大部分是用借记卡,所以信用卡账单不能反映个人消费的全貌。

更多业内人士则认为,林采宜11.4元的信用卡账单是近期国内消费下滑的缩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同比下降11.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6916亿元,下降8.4%。

上海地区的表现更加明显。据上海市统计局消息,1-4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9.2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2%。

分行业看,1-4月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745.4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3.82亿元,下降24.0%。分商品类别看,1-4月吃、穿、用、烧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为1186.17亿元、1239.59亿元、2539.96亿元和133.54亿元,分别下降9.2%、15.4%、15.6%和17.3%,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3%、24.3%、49.8%和2.6%。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是本轮疫情冲击效应最强烈的领域。4月珠宝、化妆品等可选消费的降幅都在明显扩大,唯有粮油、医药等必需品消费继续保持正增长,符合疫情冲击的一般规律。

各方积极出台措施刺激居民消费

与此同时,各方已在为消费复苏出台相关刺激措施。比如,中国银联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及各地文旅主管部门,持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惠民和宣传活动,助力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旅游市场活力。

据悉,中国银联联合各地文旅主管部门在广东、广西、福建等12个省份发放“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助企惠民相关消费券。自“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助企惠民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银联已在多地助力发放“百城百区”政府消费券,覆盖了辖内景区乐园、酒店、公共交通、餐饮、医疗等多场景商户,在着力提升本地民生福祉的同时,也助力各地文化和旅游企业复工复产。此外,“银联优惠日”“银联点亮假日•五月回馈季”等各类覆盖文旅场景的优惠活动也在持续开展中。

2022 年“618”预售将于5 月底陆续开启,作为上半年最大的电商购物节,也是本轮疫情逐步企稳后的首个大促,商家已经使出浑身解数。最新研报梳理了重点美妆品牌目前已公布的促销方案,整体来看,品牌重视程度有所提升,折扣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内品牌折扣力度仍大于海外。

2022年初以来已有部分地区开展家电消费刺激。比如北京发放超3亿元的绿色节能消费券,可用于购买京东平台上超1800款商品,补贴上限为10%。广东省政府对家电促消费成效显著的地市根据销售业绩给予奖励;鼓励各地市组织家电生产、销售企业推出惠民让利促消费活动,重点鼓励加大对绿色智能家电的让利力度,推动家电升级换代。郑州在今年4月1日-6月30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按新家电实际成交价补贴20%,补贴上限为500元;对参加活动的家电回收企业按旧家电回收价格的10%补贴。

招行信用卡计划推出手机支付笔笔返现以及全国商圈的大促活动,通过消费融合有效打通供需两端,助力连接商户,也为经济内循环与消费的持续恢复添砖加瓦。

王青认为,疫情过后,消费数据恢复正增长没有悬念,而着眼于保持宏观经济良性循环,消费增速偏低现象将受到进一步重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回应环球时报:已积极联系核实
  • 中移投资拟近20亿受让凤凰传媒10%股份 整合双方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数字化转型
  • 肆拾玖坊发文悼念白酒泰斗梁邦昌
  • 兴胜创建2月10日斥69.83万港元回购60.2万股
  • 北京:24日起,进入市属公园、国家植物园须持48小时核酸证明
  • 券商观点|医药2023年2月投资月报:复苏是短期重要主线,继续推荐消费医疗+创新药+创新药产业链
  • 白酒泰斗梁邦昌先生逝世(附生平)
  • 1月份CPI涨幅重回“2区间”!PPI继续下降,如何看待下阶段走势?丨火线解读
推荐内容
  • 苦等《阿凡达2》,影院冒侵权风险转播世界杯回血,一张票卖40元
  • 寻找消费金融“蓝海”
  • 渣打集团今早高开逾11% 现上涨7.12%
  • 打分了!这些券商“差”得离谱:民生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得分较低 爱建证券、东北证券、东莞证券偏离度高
  • 德信中国:对旗下本金为3.483亿美元的优先票据交换要约
  • 北京29家定点药店开通异地参保直接结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