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南博会这10年:两“变”一“不变”,解码中国!

南博会这10年:两“变”一“不变”,解码中国

时间:2025-07-06 14:54:12 来源:青史留芳网 作者:娱乐 阅读:368次

中新网昆明11月22日电 (记者 胡远航)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背景下,变已走过10年历程的解码中国中国—南亚博览会(下称“南博会”)19日—22日如期在云南昆明举行。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一道,南博总结过往经验,变共谋新发展。解码中国

10年来,南博南博会发生哪些变化?变释放出怎样的新机遇?这些问题备受外界关注。

专业化,解码中国引领区域发展新亮点

国际货运交易会专题展馆、南博绿色能源馆、变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馆、解码中国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馆、南博先进制造业馆、变数字经济馆、解码中国旅游文化馆……经过10年发展,南博南博会早已不再是手工艺品、农特产品等小商品的天下,而是成为一个国家级的专业博览会。

本届南博会共设置13个展馆。其中,专业展馆达8个,占比超60%;聚焦国际货运、绿色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引领区域发展新亮点。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单是一个国际货运展区,就吸引全球近300家物流企业布展。大家纷纷瞄准南博会,一是基于中老铁路的开通有开发陆海联运等新业务的需求,二是看好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带来的机遇。

“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是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区域,加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区域间货物贸易量正在激增。”深圳海元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市场专员李业荣称,开发更多海公铁联运产品将是他们下一步开拓的重点。

数字化,释放区域发展新动能

提供30多种语种服务的虚拟主播、会看病的AI……在南博会的展馆里,新技术、新应用比比皆是。即便未能来到现场,各国展商、观众还可以依托“南博会数字化平台”,“云”参展、“云”会议、“云”洽谈、“云”采购、“云”签约。数字化的运用,正在释放区域发展新动能。

记者注意到,除了打造一系列数字化应用外,本届南博会还设置数字经济馆,吸引、、、京东、华为、等50余家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企业参展,充分展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及面向南亚东南亚合作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数字经济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数字贸易竞争力持续增强。

包括老挝万象市副市长普孔·班那翁在内的多国嘉宾都认为,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希望能和中国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共享发展新机遇。

不变的合作,谱写区域共赢新篇章

合作与共赢是南博会一以贯之的核心。该博览会自创立之初就旨在推动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市场加快对接,共享发展机遇。10年来,8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先后参展参会,2770个国内外项目在南博会上签约,助推斯里兰卡红茶、孟加拉国黄麻制品、老挝咖啡等越来越多的南亚东南亚特色产品走进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和中国制造进入南亚东南亚。

数据显示,10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总额从963.2亿美元增长到1875.3亿美元,贸易规模基本实现倍增;中方企业在南亚国家累计签署工程承包合同额2966.24亿美元,占中国海外工程承包合同总额的近10%;中国对南亚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从4.63亿美元增长到14.84亿美元,年均增幅超过15%。

本着“共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的主题,本届南博会再次集中签订投资协议项目169个,协议投资额超4000亿元人民币。

“很高兴中国坚持并扩大对外开放。”尼泊尔客商Vijay刚参加完进博会又赶场南博会,这是他第四次携尼泊尔颂钵参展南博会。他坚信,“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里,收获将越来越多。”(完)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常青:坚持推动中国再保行业国际化 助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 俄乌冲突一个月:为什么停不下来?
  • 东航失事飞机黑匣子制造商霍尼韦尔发声
  • 意大利铁路系统遭黑客攻击 多地车站受影响
  •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致36人死亡、2人失联,相关嫌犯已被控制
  • 空难事故调查:如何开展以及最大挑战
  • 江西瑞昌市今日新增确诊病例3例 无症状感染者1例
  • 拉夫罗夫痛批美国施压中印土等国行为,称俄罗斯 “有很多朋友”
推荐内容
  • 德信中国倒在“黎明”之前,宣布无法按期兑付唯一美元债
  • 2021年重疾险占健康险保费收入的52.0% 银保监会将按照“小步快跑”方式及时修订重疾定义
  • 俄罗斯关闭常驻欧洲委员会代表处
  • 国光电气晒上市后首份年报:净利增72.8%,拟掏5000万元现金分红
  • 加拿大宣布对白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
  • 能源是红线!在制裁俄石油产业问题上,欧洲各国分歧严重